时间:2022-09-11 17:13:29 | 浏览:472
来源:泉州网
台海网7月22日讯 据泉州网报道 据市统计局发布的《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泉州经济社会发展系列报告》,100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泉州各级党组织团结带领人民砥砺奋进,开拓创新,实现从一穷二白到经济总量跃居全国地级市四强、从绝对贫困到全面小康、从百废待兴到创新创业的历史性转变。
GDP比1949年 增长1521倍
19世纪末、20世纪初,泉州近代民族企业出现。20世纪二十年代,随着华侨资本的回归,泉州地区发展起工商企业几十家,工人阶级队伍逐步形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泉州建立地方组织奠定了阶级基础。但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由于日本侵华战争和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泉州经济遭重创。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泉州地区生产总值(GDP)仅为1.33亿元,人均GDP仅为61元。农业生产停滞,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2亿元。工业生产力水平低下,城区工业设备仅有380千瓦的发电机1台、简易小机床12台、锯木机2台、制冰机2台、发动机24台、织布机80多台。商业贸易萎缩,全市工商业税收仅605万元。交通方面,全市能勉强通车的公路仅218公里。
新中国成立后,在泉州各级党组织带领下,全市上下团结一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到2020年,全市GDP10158.6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49年增长1521倍,年均增长10.9%,成为全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也是福建省乃至全国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产业从结构单一到百业兴旺
泉州逐步走上工业强市道路。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1949年的62.4∶9.0∶28.6,调整为1978年的38.6∶32.8∶28.6,直至2020年的2.2∶57.2∶40.6。1985年,第二产业比重超过第一产业比重,完成了由“一二三”到“二一三”的历史性转变;1993年,第二产业比重首次过半,达53.3%;2020年,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40%。
农业由单一结构向多种经营转变。2020年,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逐渐提高,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农业比重由改革开放前的占绝对主导地位下降至38.5%,畜牧业和渔业比重分别达27.2%和30.5%,农业生产逐步多元化。
工业经济向制造大市、制造强市迈进。1949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只有2322万元,2020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超2万亿元,稳居全省首位,在全国各城市中排在第7位、地级市中排在第3位。2020年,泉州工业增加值达5120.69亿元,占GDP比重由1952年的4.3%上升到50.4%,是全省唯一工业占比超50%的设区市,建立涵盖37个行业大类、门类齐全的现代化工业体系,拥有纺织服装、鞋业、建材家居、石油化工、机械装备、食品饮料、工艺制品、电子信息和纸业印刷九大千亿产业集群。
服务业领域持续拓展。1949年,第三产业增加值仅有0.38亿元;2008年,第三产业增加值突破千亿元。2020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4123.91亿元,占GDP比重创历史新高,1952年-2020年,年均增长11.3%,比同期GDP增速快0.2个百分点。
初步形成海湾型 城市发展格局
其他经济社会主要指标同样取得显著成绩。
城市化加速推进。1949年至2020年,泉州中心市区建成区面积由6平方公里,扩展到159.41平方公里,环湾建成区面积达235平方公里,初步形成海湾型城市发展格局。
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市常住人口878.23万人,比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时增加635.31万人,年均增长1.9%。
人民生活极大改善。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324元,增加到50968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75元,增加到23459元,城乡收入比由1978年的4.32,缩小为2020年的2.17。人民币住户存款余额,由1978年的1.76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4793.80亿元,年均增长20.7%。(记者 蔡紫旻 通讯员 陈雪珍)
数字藏品·春香秋韵别样繁华N/C/P/A即将发售!从2020年玉兰绽放的时节伊始,国家大剧院线上系列演出每周六晚拉开帷幕,带给观众温暖陪伴。“春天在线”“声如夏花”“华彩秋韵”“冬日之约”四个演出季轮番上线,至今已播出138场,极致呈现音
对于NFT的泡沫风险近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证券业协会联合发布倡议上线即售罄TME(数字藏品)市场持续升温什么是。290万美元购入的NFT,拍卖时最高出价竟然只有280美元,这一奇闻让创造了无数暴富神话的NFT,终于走下神坛。
NFT 的价值完全取决于交易参与者对区块链机制的共识和认可。 一方面,区块链技术保证了 NFT 的唯一性和特殊性,这决定了它可能具有收藏价值。 通常,创作者决定有限数量的 NFT 艺术品并将其写入智能合约以反映其稀缺性价值。 然而,即使
来源:斗门区融媒体中心激情喷薄,拼搏进取,斗门,正奋进在高质量发展的春天里。构建大产业、大城市、大交通,以大空间、担大使命,创大未来,作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战略拓展区,“大斗门”渐露新面貌与新格局。吹响新一年“城市跨越”新号角,斗门首批优质
锂钾产业园区张平 封面新闻记者 罗轩初秋时节,行走在四川宣汉县各大工业园区,到处是一派繁忙火热的生产景象,律动的工业发展节奏令人振奋。翻开近年来宣汉工业突飞猛进发展的历史,一个个令人心动的数据赫然在目:全县规上工业企业由2016年初的35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