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两区同建”改变乡村生活——河北平泉市桲椤树农村社区建设纪实

2022-10-07 02:24:34 6575

摘要:来源:经济日报桲椤树社区居民在线束工厂上班。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宋美倩摄桲椤树社区居民在采摘大棚草莓。 张建伟摄(中经视觉)居住社区与集约化产业园区同步建设,群众生活条件改善与就业问题共同考虑;一边是社区为园区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另一...

来源:经济日报

桲椤树社区居民在线束工厂上班。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宋美倩摄

桲椤树社区居民在采摘大棚草莓。 张建伟摄(中经视觉)

居住社区与集约化产业园区同步建设,群众生活条件改善与就业问题共同考虑;一边是社区为园区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另一边是园区为社区居民提供就业增收机会……这种社区、园区共建模式,让地处燕山最深处的桲椤树社区改变了落后面貌,走上了农村城镇化发展道路。近日,经济日报记者深入桲椤树社区调查,看看这个深山中的贫困村如今的变化。

近日,记者从“塞外山城”河北省承德市驱车向东北行进150多公里,来到燕山最深处的平泉市桲椤树社区。在这深山峡谷之中,一座规模不小的现代化城镇让人眼前一亮,这里马路平直宽阔,楼房鳞次栉比,果树漫山遍野。

据介绍,这是河北省建立最早、人口最多、配套设施最完善的农村社区——平泉市桲椤树社区。通过集中居住社区和集约化产业园区同步建设,使得原来分布在总面积58平方公里的33个自然村中的2730户11829名村民,在中心村实现了城镇化集中居住、产业化园区集中就业,走出了一条农村城镇化的发展之路。

住进社区 园区就业

“桲椤树社区能有今天,正是坚定不移地走城镇化道路的结果。”桲椤树社区党委书记金旭东说。

“事实上,直到2010年,我们村的人均年收入还只有2000元左右。”70多岁的村民朴树中回忆当年的生活条件,住在深山中的群众到县医院看一次病,没有两天回不来。桲椤树社区党委副书记杨海平介绍说:“2009年,桲椤树村在全省率先启动了第一期96户新民居工程,并决定以每平方米960元的成本价卖给本村村民。那时候,大家手中的钱都不多,村干部总担心新房卖不出去,没想到建成后被抢购一空。”

为满足村民需求,第二期126户新民居工程于2012年开工并建成,这期工程依然供不应求。

两期工程进展顺利,不仅让村里看到了新民居建设的前景,也发现这是山区农村群众走向全面小康的一条好路子。2013年,该村启动了第三期563户居民新居工程。同时,结合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贫困群众从不适合居住的生态脆弱区搬出,并通过原有土地复耕,每人获得了5万元到6万元的建房补贴。

有了政策助力,500多户新居很快有了“主人”,其中有237户是享受了易地搬迁政策的困难群众。

通过这三期工程建设,桲椤树社区的人口集聚已经达到2730户,总人口近1.2万人。为了便于深化管理,经过省、市政府批准,桲椤树社区在河北省率先实行了农村社区化管理机制,村党支部也升格为社区党委。

“让农村群众搬出深山,有了新房,这仅是他们迈向小康生活的第一步。住得稳、不发愁,充分就业则是第二步。只有这两步都走好,小康生活才有保障。”金旭东说。

怎样才能充分就业?桲椤树社区想到了建设产业园区。可要建产业园区,没有启动资金怎么办?桲椤树社区16名党员干部筹借了8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村委会决定通过土地流转、集约经营,全面推进现代化农业园区创建工作,让山区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园区务工稳定增收。

就这样,一个“山脚大棚覆盖,山中果树缠腰,山顶休闲观光”的标准化产业园区逐步建成。短短几年间,桲椤树发展了设施菜地900亩,高标准食用菌760亩,通过土地集约经营,原来仅能收益二三百元的薄地,在建成温室大棚后,创造出了过去十几倍甚至20倍以上的收益;他们还利用一些腾退土地兴办加工企业,增加就业岗位,实现了全社区有劳动能力的群众只要不挑不拣就能找到工作的目标。

45岁的村民赵玉明告诉记者,他家是通过易地搬迁政策从深山搬出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前生活靠天,一年挣不到2000元。现在,社区居民新区建好了,政府给每人5.7万元补贴,我家仅出了1.2万元,就住上了133.5平方米的大房子,社区干部还帮我们在园区找工作,一家每年能有四五万元收入。现在还清了欠款,生活越过越美。”

工作称心 稳定增收

“伙计们,冷藏车到厂了,大家快把蘑菇周转箱搬出来装车!”随着门卫大爷几声吆喝,承德鑫盛源农业园区负责转运的20多名员工从恒温菇房中搬出一箱箱装满杏鲍菇的塑料周转箱。

据桲椤树社区包村扶贫的桲椤树镇党委副书记刘德瑞介绍:“鑫盛源农业园区建于2009年,占地70亩,总投资1.2亿元,有主要生产设备200台(套),现有食用菌专家3名,管理人员20多名,安排村民上岗就业300多名,日产鲜品杏鲍菇20吨,年产值8000万元,是桲椤树社区引进的第一家规模企业。”

园区投资人李树斌表示,他返乡创业,不仅看中了这里气温较低、空气新鲜,适合高端食用菌生长,还看中了这里建立了农业劳动力非常密集的居住社区,用工方便。“如今已经10多年过去了,由于我们的员工队伍稳定,各项技术标准掌握到位,创造出的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在企业庆幸自己找到了稳定的员工队伍时,员工也满意找到了稳定的就业岗位。园区员工康海艳告诉记者,她在这里工作近10年,每月有3000多元工资,收益比过去种粮食多出10倍,不仅还清了外债,孩子上学也近,要是在以前,送个孩子就需要1个多小时。

“任何事物都有一定关联性,尤其是居住社区与产业园区建设关联性更重要。发展居住型园区需要有经济基础和稳定的员工队伍做支撑,社区是劳动力集聚的枢纽,有了它园区就不缺劳动力。”河北省承德市委常委、平泉市委书记董正国说。

由于起步之时就有比较清楚的认识,社区和园区之间的配合一直非常默契。社区在很大程度上承担起向导和保姆的责任,一手抓项目引进,一手抓配套服务,使得社区除了引进3家规模生产企业外,还形成了近百家经营主体,全社区所有产业年产值达到3.2亿元,仅农业产值就达1.2亿元,社区村民年均收入达到1.18万元,相当于10年间净增了近5倍。

共建共享 良性循环

“11年的实践,不仅让我们看到了社区园区同建取得的成效,更看到了未来的潜力和前景。”平泉市市长曹佐金说。

今年春节之后的复工复产中,在产业园区落户的承德兴泰科技公司车间主任王小军就深切感受到了“两区同建”给企业带来的稳产、高产效益。该公司占地面积23亩,总投资2400万元,主要为北京现代集团带料加工汽车电子线束。项目建设设计6条生产线,年生产汽车电子线束36万套,实现产值1.3亿元,安排300余名青年妇女就业,人均增收在1.5万元以上。

王小军对记者说,公司生产基本没有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所有员工都在桲椤树社区居住,而且与外界少有接触,3月1日企业复工通知一下发,所有员工当天全部到岗。

工业园区发展依靠社区建设提升,生态园区建设同样依靠社区发展的提升。

杨海平告诉记者,通过人口向新居住区集中,农民实现了转岗就业,社区以每亩880元将土地从农民手中流转出来,按照统一规划发展经果园林的目标,种植了苹果、蜜桃、板栗等品种,在果园林建设好后,社区再将果园林划分成若干单元承包给社区居民管理。就这样,经果园林不仅成了山区的生态屏障,绿化了荒山荒坡,而且还成了老百姓的“绿色银行”,经济效益为传统种植业的10倍以上。

截至目前,社区经果园林总面积已经突破4000亩,其中仅富硒苹果种植就达到3500亩、28万株,社区专门为其注册了“金椤美”商标,现在有一半果树进入盛果期,一年单果品收入就达到千万元以上,已经成了桲椤树社区的第二大支柱产业。

“园区建设得兴盛,社区建设在提升。”金旭东对记者说,大规模的园区建设使社区集体收入稳定增加,公共设施配套能力增强;国家对“三农”扶持力度加大,改变了农民分散居住的局面,使得扶持资金集中投放,进一步加大了建设力度,并形成良性循环。”从城市返回社区就业的青年王松柏十分感慨,目前社区各种配套设施一点也不比大中城市差,有能容纳200名学生的寄宿制小学、能容纳180名老人的养老院,还有中心公园、标准篮球场、足球场、村民服务中心等。

39岁的村民邓海民就是“两区同建”的受益者代表。他家原来住在桲椤树的深山中,桲椤树社区的“两区同建”成型后,社区不仅帮助他们走出深山在社区安了家,还为他们提供了创业就业条件。邓海民在妻子劝说下,放弃了在北京打工,回村投身现代种植业,承包了13个暖棚、55亩果园,依托社区网络体系搭建的电商平台也开得很红火,蔬菜和果品在京津等地都有稳定客户。如今,大棚每年纯收入30万元左右,果树还没有全部挂果就能挣差不多20万元,一年下来纯收入达到50万元。

打破常规求突破,创新创造天地阔。通过10余年“两区同建”、互促、共享发展,桲椤树小城镇建设累计投入已达到2.6亿元,社区净资产积累也增加到3100万元。这让昔日“一穷二白”的贫困山村成为环境优美、生活甜美、人文尚美的大美乡村。桲椤树社区不仅获得了“河北乡村振兴示范区”和“全国文明村”等众多荣誉,还成功入选“全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宋美倩 通讯员 张建伟)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